家长学校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家长学校

正文

    当了30多年班主任,20句掏心窝的话,与老师、家长共勉!

    发布时间:2023-03-16作者:审核:点击:
    附件: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所有家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杜君英老师,197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做了40年的老师,当了30多年的班主任,接触了1000多个形形色色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整理出20条建议,与老师、家长共勉。



      01
      关于品德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

      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哪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

      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02
      关于分数

      越想让孩子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越别死抓住具体的分数不放。

      对于孩子来说,经历一次复习考试,俨然像战士在硝烟弥漫的现场上打了一场仗,已是身心俱疲,此时,他们需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而决不是简单的、居高临下的训斥。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们结束重要考试的那一天晚上或者中午,回到家一进门家长们就对他说:“走,我们去下馆子,想吃什么,说!你辛苦了,我们也跟着你沾沾光。”

      卷子拿回来,可以选晚饭后的时间,父母都坐下来,将试卷铺开,和孩子一起逐一分析,分析错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时,家长们要说的话,只有一句即可:“比我强多了,我相信,你下次定会有进步。”同时,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或者拍拍他的肩膀。


      03
      关于专注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孩子的考试分数甚至已经成为决定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岂不知,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那些“学霸”们,上课、作业、自习时全神贯注,几乎不会为学习以外的事情分心。相反,那些手机不离手、听到窗外有一点异动就东张西望、蝴蝶来了捉蝴蝶、蜻蜓来了捉蜻蜓的同学,他们的考试分数绝不会排到前面。

      家长应该先自己观察,再向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学习不够专注,如果是,那可别指着老师,你们自己得下些功夫了。


      04
      上课发言

      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成绩的影响很大。

      一般说来,每个举手的同学,在举手之前,都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且有了答案(尽管这个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在举手等待老师提问的时间里,他仍然在思考如果老师问到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而一旦发言,就又得到了一次表达训练的机会。

      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准备发言的同学,从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的机会。

      至于没有进行认真而缜密的思考就举手争取发言的同学,那是“闹腾”,不在此例。


      05
      关于困难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基础,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学习犹如爬山,当然辛苦,还不定遇到什么沟坎,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观赏到顶峰处无限风光的。

      一节课下来,往往有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着孩子们,好像有些懂了,其实并不尽然。

      对此,那些意志坚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弄懂决不罢休的尽头。

      有一个女生,数学没有考好,她拿了一盒粉笔上房,在用砖铺顶的四间屋顶上,写了整整一房顶。我们可以从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来判断,考出理想的分数,当然是指日可待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放过,那你们可要动动脑筋,看看怎么让孩子也坚强起来,否则,跟他要分数,就是一句空话。


      06
      关于与老师的沟通

      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家长与自己保持健康而良好的沟通。希望家长们从内心里尊重老师,当然也尊重老师的劳动,但不用物质去玷污教育的神圣。

      老师如果收了你们的礼,在面对你们的孩子的时候,会左右为难下不了手;孩子如果知道你们给老师行贿,他们不但把你们看小了,更重要的是,曾经很美丽的老师,在他们心中威信会一落千丈——贿赂老师,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我相信,如果真的尊重老师,每一个家长都会想出纯净健康的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07
      关于“比”

      许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试卷上的分数以后,会情不自禁训斥:“看看人家某某,小学时候,你们考试的分数不差上下,怎么现在你就这样了呢?”殊不知,这样的攀比,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自卑感,真的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不优秀了,那也是你们一手造成的。

      试想,倘若孩子针锋相对地对你说,“看看隔壁的叔叔,跟你年纪差不多,人家都是副局长了,你怎么还是个普通打工人呢?”你会作何感想?

      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在比较中失去了亲子关系的温暖,甚至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岂非得不偿失。


      08
      关于家长会

      中小学阶段,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有的学校甚至召开三四次)家长会。

      我奉劝各位家长,届时,别以忙为借口轻易请假缺席。也许你觉得,老师怎么那么事儿,你们给孩子上课就好了,折腾我们家长干什么?实际上不是的,家长会很重要,重要到如果你不到会,可能会影响到你孩子的进步!

      我这样说,可不是小题大做耸人听。你不到会,会在老师的意识中留下你不大重视孩子的印象——这可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会上,老师会传达很多信息,除了沟通学习成绩和状态以外,还要宣布有关规章,比如,不能带手机进校,别带太多零钱等,不一而足。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家长没有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的结果。


      09
      关于孩子犯错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犯错误的地方。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当自己孩子的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定,老师打来了电话,作为家长最好持积极配合的态度。可别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说学校老师的不是,那既显示出你少有涵养,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以遇事不检讨自己,只迁怒他人的诱导,这会让他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上坎坷重重。


      10
      关于班干部

      我不止一次听家长们说过,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同意他们去担任班干部。此话听起来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一心一意学习以获得高分,会有什么错呢?

      实际上,从我带的那么多学生来看,学习成绩优秀,同时,又是班干部者占了多数。孩子在学校担任班干部,在各种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成绩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因为责任感的提升,促进了成绩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他任职的过程中,其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些能力在孩子们后来的人生旅途上,可要比分数重要得多。

      11
      关于排名

      月考、期中、期末,甚至周测和单科竞赛,学校都会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开家长会的时候,每人都会领到一张带有自己孩子总分和单科名次的成绩单。

      我能想象到那一刻大家的复杂心情,我更想说的是,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学霸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练成的,除去基因遗传因素,排名靠前的孩子的家长,他们的付出也排到了前面——用心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耐心而细致的指导等等,或许你在麻将桌上鏖战的时候,人家早就走在了前面。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何尝不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你孩子的排名自然不高。



      12
      关于青春期

      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孩子进入了青春期。

      不少人感慨,一家人加起来,也干不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类似于大人的更年期。

      青春期的核心观点是——理解,在此基础上跟孩子平等交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使他做得不好,成绩与你的要求有距离,也请先压下责备。如果能像朋友那样坐下来聊聊最好不过,在聊的过程中,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春风化雨般对其进行感染,适时引导,方可达到目的。反之,他会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


      13
      关于是否上艺术班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后,总分350分左右的孩子,面临着人生第一个比较重大的选择——是读普高还是上美高或者音高。

      我要告诉各位,如果孩子确实喜欢美术和音乐,具备一定的基础,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那么,学艺术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走此路,可以不参加学考,相对来说,对文化分要求较低,只要专业过关,还是可以走一个不错的学校。

      但是,如果孩子并没有艺术细胞,只是为了躲避学习、躲避学考,想学习艺术图个轻松,那我告诉大家,别由着孩子,请“软硬兼施”,想办法让他学习才是正道。


      14
      关于手机

      孩子上学要不要带手机,说起来也是个事,带上怕因为玩手机耽误学习,不带又怕不能及时联系到孩子,心里惦记。

      我的意见:不带!

      我见多了因为手机而耽误正事的事例了。

      孩子们玩手机可比我们成年人灵巧多了,网上的那些内容比课本里、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更轻松有趣,富有吸引力,手机在哪里,他们的心就在哪里,哪里还顾得上老师讲了些什么,留了些什么作业呢?

      可以很客观地说,手机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对于自制力较低的孩子来说,其负面影响就更大一些。

      当孩子中学还没有毕业,爱他,就别给他手机!


      15
      关于零花钱

      孩子上学,带不带零花钱,带多少零花钱,也许是许多家长没有过多想过、认为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实际上却很值得一说。

      学生上学是基本不需要钱的,学费、书本费,家长早交过了,住宿生的食宿费也交过了,上学、吃饭、睡觉不花钱了,那零花钱还有什么用处呢?

      其用途不外乎买零食,同学生日买礼物,买游戏卡等。

      唉,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游戏又会泯灭上进之心。我的衷告是,走读生兜里有一二十块即可,以备修理自行车损坏之需。住宿生除了买车票的钱以外,再多给二三十元,一旦汽车抛锚可以买面吃。如果你是车接车送,我个人觉得可以一分不给。

      16
      关于是否上辅导班

      上不上辅导班,一要看成绩是否“瘸腿”,二要看本人是否有心理需求。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如果确定要上,怎样选择辅导班。

      一般的辅导班都有接待人员,就像是酒店的前台,形象好不说,还嘴甜得让你直想与之攀个亲戚。

      大家可要长个心眼,不要在乎他们怎么说,也不要看他们的装修多豪华,标语多漂亮,承诺多诚恳,就问:谁给孩子上课?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带快班还是带普通班?多大岁数了?

      之后,你在对以上信息进行侧面核实以确定真假。

      如果他们回答,我们有专职老师,那你就赶紧“拜拜”,所谓“专职老师”,很可能是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


      17
      关于是否住宿

      我不赞成小学生寄宿。在我看来,小学生是不能长时间(哪怕是只有一个礼拜)离开父母的,因为他们从感情上还没有断奶——让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特别是母亲,那是非常残忍的。

      到了初中,住宿是可以考虑的,而如果仍旧有条件可以不寄宿,我还是建议不住宿。

      到现在,我仍然认为,那种借口没有时间管孩子而把他们送去寄宿图清闲的家长,是应该谴责的。


      18
      关于旅游

      我曾不止一次告诉家长,建议你们在假期带孩子到处走一走。

      旅游的意义也许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楚,但至少,我们得明白,它可以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可以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可以对生活节奏进行调节,可以对紧张的学习以缓冲,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嘛。

      我本人在退休以前,是没有走过多少地方的,不是不想,是没有那个时间。

      现在,时间充裕些了,去了青岛、平遥、内蒙和太行山里,不知是怎么回事,那几个地方就像是已经装在了我的心里,说起它们,我不再是朦胧,这样的感觉可不是写篇游记所能解释清楚的。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带孩子走走,一年两个地方即可。旅游的意义,日后定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19
      关于“闲书”

      上学,可不仅仅是做题,也不仅仅是只读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那几本书。

      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基础的,毫不夸张地说,在精神世界中,没有课外阅读的人多少都会“营养不良”。

      对于一周后就要进行的月考的孩子来说,读《红楼梦》(随手举例,请按照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老师早就明确了考试范围,其中不包含《红楼梦》,但从长远来看,是否进行大量阅读的同学,将会有明显区别:

      无数事实所证明,大量阅读的孩子,往往心胸开阔,有眼界和格局,做事游刃有余;而缺乏阅读训练的孩子,不仅在精神世界中感受到贫瘠,就连应对日常事务也会“捉襟见肘”。


      20
      关于表率

      我爷爷说话很少,老人家还在世时,有次我对我奶奶说,我一天说的话比我爷爷一年都多。他老人家只做该他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好的:编梅花络、扬场、摇楼、犁地、织布、脱坯等等,凡是他上手的事情,没有做不“漂亮”的。

      于是,每每说到“表率”一词,我就想到爷爷。

      做家长(也包括做老师),就应该像我爷爷那样,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当你认真而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是采取的方式是做,不是说而已。但许多时候,做往往要比说,作用更大。

      如果你要求自己的孩子考到前十,那就先想想,自己在单位或者企业的业绩,是不是也排到了前十;如果你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写作业,那就先看看自己在做什么,是在加班、看书,还是玩手机、看电视呢;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不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太友好,那就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孝敬父母,关爱幼小,与兄弟姐妹和同事的关系是不是和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