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务公开

正文

    关于印发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29作者:审核:点击:
    附件:

      宁化县教育局文件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电大、进修学校

        现将宁化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的通知》(宁卫【2021】35号)转发给你们,请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并于2021年12月20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含活动总结及活动照片、宣传资料等)上传至教育局政教股邮箱:nhjyjzjg@163.com。

        此项活动已纳入县“综治平安”考核,根据考评细则,各校、园(含电大及进修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素养十条》(附件3)、《中国公民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附件4),考评组将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抽查,各校、园全体教职员工知晓率须达90%以上。

                                       宁化县教育局

                                     2021年10月29日

                               

      宁卫〔2020〕35号

      关于印发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和中央、省、市属驻宁有关单位:

      根据平安建设(综治工作)量化考评要求,现将《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为确保考评结果公正,请根据《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中考评的各项内容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佐证材料将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请确保材料齐全、真实。

      二、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于每季度的末月25日下午下班前将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报送至县卫建局(邮箱nhmf706@163.com),逾期未报送的,视同未开展该项工作。

      附件:1.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乡镇)

      2.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县直和中央、省、市属驻宁有关单位)

      3.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

      4.《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宁化县卫生健康局

                              2021年7月5日

      附件1

      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乡镇)

      序号

      项目

      考评内容

      考评方式

      分值(分)

      扣分细则

      得分

      1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宣传情况

      各行政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宣传活动,乡镇每季度上报一次宣传小结(含宣传图片)

      查阅文字资料

      20

      材料虚假或未按时上报不得分。材料不齐全酌情扣分

      2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知晓率情况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知晓率不低于60%

      通过电话抽查等方式,抽查干部、职工和群众10-20人。

      80

      知晓率第一名满分,第二名开始依次递减5分。知晓率低于60%不得分。

      附件2

      2021年宁化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考评细则

      (县直和中央、省、市属驻宁有关单位)

      序号

      项目

      考评内容

      考评方式

      分值(分)

      扣分细则

      得分

      1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宣传情况

      在本单位、系统、行业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宣传活动,每季度上报一次宣传小结(含宣传图片)

      查阅文字资料

      20

      材料虚假或未按时上报不得分。材料不齐全酌情扣分

      2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知晓率情况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知晓率不低于70%

      通过电话抽查等方式,抽查本单位、系统内干部、职工和行业内从业人员10-20人。

      80

      知晓率≧90%满分,低于90%的,每降低1%扣2分,低于70%不得分。


      附件3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2018年版)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

      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 30 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

      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

      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焦虑症以焦

      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

      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

      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

      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

      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在用量、适用范围与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认知、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各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存在普遍规律的同时,不同的儿童在发展的速度、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养育者需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越是早期的发展阶段,对一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儿童的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缺乏社交,将不利于大脑发育,阻碍心理成长。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惩罚是短期有效但长远有害的管教方式。比奖惩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科学引导。养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养育者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在儿童发展中,有些“问题”其实是常见的过程,会随着成长逐渐消失。养育者有时可能会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要开放地听取他人的反馈,或向专业人员求助。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难以做出决策、言语表达出现困难、性格发生变化等。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老年人要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包括: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有益的户外运动、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等。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因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当的,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减压方式看起来当时能够舒缓心情,但弊大于利,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例如,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等方式。虽然当时可能带来心情的缓解,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

      附件4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食用合格碘盐。

      31.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32.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应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34.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至少减少10年。

      35.“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反而容易诱导吸烟,影响吸烟者戒烟。

      36.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戒烟门诊可提供专业戒烟服务。

      37.少饮酒,不酗酒,戒酒需要医学专业指导。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39.拒绝毒品。

      40.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4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43.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45.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46.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4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8.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49.加强看护,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51.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52.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53.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54.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三、基本技能

      55.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57.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58.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59.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60.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61.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62.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应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

      63.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64.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

      65.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

      66.发生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震方式,震后立即开展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