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安全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德育安全>>综治安全

正文

    高考冲刺,给学生家长的建议请收悉

    发布时间:2021-05-23作者:宁化一中审核:点击:
    附件:

      2021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距离大考仅剩十五天的时间,我们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好?近阶段接触到一些高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跟他们进行了一些交流,看到的一些现象:

      1、多次考试分数不一样,家长和学生的心情也跟着波动;

      2、学生很辛苦,家长很焦虑。

      这是很多高三家庭的现状:迷茫、焦虑。接下来的十多天应该怎么走?有几点想法想跟家长分享。

      学生篇

      在与高三年级主任交流后得知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学生们还可能进行三次模拟考试,那么如何面对考后成绩的波动呢?

      1、转换视角,积极看待成绩波动

      案例:有个学生因为在模考考试后数学成绩退步了,于是开始自我怀疑,不想参加接下来的任何考试,上课也听不进,整个人特别焦虑。

      解答:你想想,你利用两个小时这么宝贵的时间做一套卷子,得了满分,这意味着从这张卷子里,你一个问题也没发现,那么你这套卷子除了提升你的自信心外没有其他有价值了,再说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你拿出两个小时做一套卷子,竟然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不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嘛。所以模拟卷得了不足110分,那相当于这卷子中都有40多分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这对你多重要啊!在高考来临之前,通过考试和写作业来暴露不会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你抓住高考前的关键时机,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彻底消灭掉,那么你高考的时候就可以多一分轻松,多一分得高分的可能。

      2、坚持不懈才能胜利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个挖矿工,挖遍了他身边所有的地方,还是没有挖到,他放下铁锄,准备放弃。但是,金子就在他的脚下。如果他能够再挖几锄,可能就挖到了。所以,有人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我们要再坚持奋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1)坚持目标不动摇;

      “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是修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2)坚持用好时间不放松:

      用好时间是取得成绩的基本保证,用好时间关键是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从现在起,所有考生的学习时间都是相同的,谁能保证复习时间的利用率,他的进步就快。考试的时候,用好时间是你取得较高分数的基本保证,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得分时间。

      (3)坚决同遗忘作斗争。

      不断重复练习、回忆熟悉的知识。每天适量练习,保持做题目的良好状态。

      (4)坚持锻炼,保证睡眠,保持健康:

      坚持锻炼:要用好课间跑操等锻炼模式,坚持锻炼。在你平时学习得头昏脑胀的时候,也可用下课的时间出去活动活动。

      保证睡眠:睡眠维持在每天四个睡眠周期左右(6个小时左右),中午要安排20-30分钟午休。要充分利用好晚上的长睡眠时间。

      保持健康:关注冷暖,防止感冒。多喝开水,少喝饮料,保证体内代谢废物能够及时排出。要经常开窗,保证学习和休息场所的通风,保证大脑氧气的供给。

      3、劳逸结合,优化身心状态

      生活规律重要,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应该保持与往常一样,切忌大量进补和彻夜复习。在自己疲倦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呼吸练习

      身体躺平或者静坐,用鼻子慢慢吸气,似乎在闻一朵花,感觉气进入腹腔,腹部会慢慢鼓起,像气球被吹大的感觉,不要有耸肩的动作;吐气时感觉相反,用嘴慢慢吐气,似乎气球变小直到瘪了。这样反复练习直到呼吸规律性达到平缓自然。

      (2)肌肉放松

      (3)运用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进行考试焦虑系统脱敏

      (4)正念行走、正念呼吸、正念饮食、正念态度

      家长篇

      最近,很多家长询问,孩子复习压力大,吃不下、睡不着、记不住,家长想给孩子减压,却又担心因此孩子的成绩会受影响。那么究竟要不要给孩子减压?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考前压力调控都会步入一些误区,好心办了“坏事”。在此,给出一些解读和建议。

      误区一:重理不中情

      前天,一位妈妈前来咨询:“孩子现在不想看书、不想写作业、不想上课,老师,请问我该说什么,孩子才会复习?”

      试试这样做:先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情绪上,每天跟孩子聊聊天,至少15分钟,多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聊天时,家长应多听少说,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又能换换脑筋,提升复习效率。告诉孩子你看到了他的努力,体谅他的辛苦,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理解了,情绪就好了一半。多注视、多点头、多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误区二:焦虑投射

      50%以上的考前压力和学习压力其实来自父母自身,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父母也会缺乏安全感、倍感压力和焦虑,难以独善其身。只是,大多数家长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的压力,于是会不自觉地把焦虑投射给孩子,但凡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家长就很紧张,把问题放大,对孩子发火。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甚至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

      试试这样做:感觉劳累时,出门转转,运动运动,在家里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追追剧、做做深呼吸,与其在孩子面前硬撑,不如直接告诉孩子“我累了,我需要休息一会儿。”生活除了孩子,还有自己和远方。对自己好一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误区三:关心太刻意

      在备考期间,有没有给孩子顿顿做大鱼大肉?有没有给孩子准备了一大堆营养品?有没有请假回家全职照顾孩子?有没有暂停一切娱乐活动、谢绝走亲访友?知道吗?这种突如其来的“贴心”满满都是爱,然而也加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试试这样做:在孩子和家人的饮食、起居方面,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适当地从工作和业余生活中抽出些精力照顾孩子,但请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关爱太刻意,孩子会窒息,保持平常心,从父母做起。

      误区四:害怕让孩子放松

      很多家长在考试之前都会禁止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家主们认为:放松=松懈,减压=减分。但无论是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看,还是从我们的日常辅导中得出的论证,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应考,但压力过高时,孩子的焦虑水平越高。适当的放松反而可以把压力调节在适度范围内,有助于应考状态。

      试试这样做:孩子放学回家后,先让孩子休息15分钟,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调剂一下,释放掉压力,才有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复习中。高压锅需要降压阀,孩子亦是如此。

      最后,高考只剩两周了,为提高家长们“陪考战斗力”,针对不同类型考生特准备以下三招:

      “骗招”——找理由把孩子“骗”出来,陪妈妈散步,陪爸爸打球,或者“骗”孩子做做家务,都是不动声色地让孩子暂时离开课本、转移注意力、甩开考试压力的好办法,还能创造孩子与父母充分交流的机会。

      “狠招”——在考前一两天,有的考生会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头痛等,只要不是突发疾病,家长都要“硬”起心肠不轻易去医院,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去锻炼和劳动,如拍球100下、跳绳100下等。

      “哑招”——家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不要在考场外等,要“装”作对考试不闻不问,不要用热切、盼望、关注的目光盯着孩子。因为,关注也是一种压力。

      各招式具体应用方式请看下面示例

      考生类型:埋头苦读型

      应对招术:“骗”术

      临考时间:考前一周

      “骗”着散散步干干活

      儿子平时成绩一般,但上了高三后很努力,父母很欣慰。看他现在每天只知道埋头苦读、很少说话的样子,父母又很担心,想鼓励鼓励他,让他不要太紧张,又怕说出来的话不合适,让他更有压力。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化紧张于无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建议,不妨骗他们打开“话匣子”。

      父母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晚饭吃撑了,没事的话就陪妈妈散散步吧!”、“陪我去超市买点东西”、“爸爸想打球,看你也做完功课了,一起吧!”用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暂时离开课本、甩开考试压力,有机会和家长相处。和孩子一起走路时,家长要故意走快点,让孩子能够微微出汗,从而使他的肌肉疲劳、大脑放松。在散步、打球等运动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打开心扉,主动说些考试、学习的事,家长就可以“趁机”鼓励、安慰。切记不要说鼓励的空话套话,而应该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后,从细节上给予鼓励和安慰。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应该少说话,不要一个劲地问长问短。家长的话少了,孩子的话就多了。当孩子放松下来,打开“话匣子”时,家长也要注意用正确的语言来引导。比如孩子说“这次模拟考试我考得不错”,家长就可以回应“这说明你有顺利通过高考的实力,再接再厉”;如果孩子说“模拟考试我没考好”,家长就应该说“没关系,总结一下原因,正好为高考做准备”。“骗”孩子做做家务也是放松的方法,这比看电视、玩电脑更有效。父母可以说“妈妈今天不舒服,你帮我把碗洗洗吧”或者“帮我出去办个事”,不仅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情绪,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比唠叨100句“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你要努力”都要好。

      考生类型:焦虑生病型

      应对招术:狠术

      临考时间:考前1-2天

      “狠”心不轻易去医院

      明天就要高考了,儿子吃完晚饭后,却隐隐觉得肚子疼。身为精神科医生的父亲询问了孩子一些情况,检查了一下他的身体后,觉得并无大碍。但妻子坚决不同意,执意要带孩子去医院。丈夫坚定地拒绝了妻子的要求,甚至将妻子关在卧室门外,自己陪孩子聊天,给孩子按摩,帮他放松心情。慢慢地,儿子的腹痛缓解了,次日他顺利地参加了高考,并一举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突然出现焦虑情绪,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腹痛、腹泻、头痛、背痛、肩膀痛等,这都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两天的“节骨眼”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需要胆大心细,并且学会分辨病情。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指出,焦虑情绪引起的疼痛一般位置模糊,定位不清,与典型的躯体疾病不同,缺乏其他伴随的症状(如发烧等)。此时家长一定要稳定沉着,而且要“狠”一点,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配合”孩子马上去医院,而是需要“话疗”,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其情绪稳定下来,能够顺利参加考试。

      考生类型:敏感紧张型

      应对招术:聋哑术

      临考时间:考试中

      “装”聋作哑不问考情

      中科院心理所专家曾连续4年跟踪全国200名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是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因素。考生的心理状态很微妙,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家长表现出来的对待高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孩子最需要的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因此,家长需要有平和心态,无论是真的还是装的,都要给孩子展现“平和”对待这场考试的样子。试期间,不要对孩子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也不要接送孩子、不要在考场外面等孩子,而要“装”作对考试不闻不问,陪孩子吃饭时,不要询问他们的感受,除非孩子自己主动说了,这时家长再鼓励、安慰,还要注意不要用热切、盼望、关注的目光盯着孩子。

      祝愿所有高三学子金榜题名!圆梦高考!

      宁化一中学生发展中心

      2021.5.23

      来源:公众号——小未说心理、上北清等

      编辑:宁化一中心理教师陈雪莲

      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