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动态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德育安全>>德育动态

正文

    福建宁化一中:四步解决县中师资痛点

    ---新刊速览||《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10期特别关注:县中振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25-10-16作者:吴太明 曹家鑫审核:点击:
    附件:


      《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10期目录

      卷首   Introductory Remark

      1 县中振兴: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翟博

      特稿 Features

      6 全面提升县中发展水平  开创县中振兴新局面——专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   谭霞盛颖霞

      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

      本期话题:县中振兴行动计划

      10 构筑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陈如平

      14 甘肃:以省域教研改革推动西部地区县中振兴   张国珍

      16 湖南常德:阳光招生稳住县中优秀生源    朱文红

      19 安徽肥西:探索县中振兴的数字化道路    徐润青

      22 福建宁化一中:四步解决县中师资痛点   吴太明曹家鑫

      24 辽宁喀左一高:“深耕细作”破解县中教师发展难题   张景悦

      理论经纬 Theoretical Scope

      27 新复式教学: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孙冬梅

      综合改革  Comprehensive Reforms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线风采·济宁篇

      31 山东济宁:打造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区域样本   王洪正

      曲阜市:让孔子故里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   付云震颜丙峰

      济宁任城区: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新路径   刘辉高峰松吴育林王程程

      郭里中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让山区学校“火”起来   周健纪晶

      金乡县实验小学:破解“三难”育“五好”    成就三千“小戏骨”  孟庆风赵莉胡珠峰

      专家点评:

      以传统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张志勇

      区域教育 Local Education

      43 内蒙古康巴什:以“美好教育”引领教育强区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47 辽宁朝阳:市县校三级联动推动县中振兴   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

      校长治校 School Leadership

      51 绘制学校课程图谱 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罗敏江

      54 “以体树人”:开展以“玩”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   金莹

      学校管理 School Management

      58 体教融合构建学校“大健康”育人新格局   宋顶烨

      62 人机协同: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杨刚郝石佩付雪婷

      65 因“脑”施教:让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杨昕珠汪薇薇蒋惠

      课程教学  Curriculum & Teaching

      69 向海图强:新时代海洋素养培育的青岛行动   张思峰

      教育现场  Education Scene

      72 以规范管理促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对各地“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杨晓梦刘青松

      教育随笔 Educators' Diary

      76 理解中国教育的“思想密钥”——由《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英文版出版想到的   刘华蓉

      全球教育速览 Global Education at a Glance

      78 观点摘编·好文共享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10期

      福建宁化一中:四步解决县中师资痛点

      作者简介:

      吴太明曹家鑫,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一中学

      有人说,在福建省三明市各县做家长是非常幸运的,为何?因为近几年,三明市各县教育大体均衡,市域高中没能一校独大,县中没有“塌陷”,反而纷纷“崛起”。孩子们不必背井离乡,远赴他乡求学;家长们可以让孩子们选择就近入学,享受优质县域高中资源。这背后凝聚着市县领导对教育布局的均衡理念、县中教育人的办学智慧,彰显着对县中家长、孩子的深度理解。

      “县中兴,教育兴;县中强,民心安。”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印发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县中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振兴县中的决心。这种关注与决心的背后是县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师资困境。

      教师老龄化、优质师资缺乏、师资外流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和教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是县域高中发展最为突出的痛点。作为一所山区县中,三明市宁化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宁化一中”)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质师资、推行总校制改革、实施名师引领工程、优化教师评价机制等方式,探索构建了基于县情、校情的“造血式”校本教师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一/

      广开门路,双途径引进优质师资

      近年来,师范类院校优秀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去处,县域中学新教师招聘困难加剧,尤其是研究生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更是鲜有愿意到县级中学任教。宁化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县中师资问题,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拓展渠道为各学校引进新鲜血液。

      目前,宁化一中引进新教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县内调配轮岗,一方面从县域其他高中选拔优秀教师交流到宁化一中补充师资缺口;另一方面通过跟岗的形式帮助其他高中培养年轻教师,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二是广开门路招聘新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研究型的新教师,学校连续多年前往东北等地区招聘新教师。县政府对新招聘的高级别人才(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高学历教师、985师资类名校毕业生、男教师,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三到五年的生活补助、家庭奖励、综合支持,对高级别人才还可根据贡献及服务年限奖励专家公寓产权,切实做到招得进、留得住。

      /二/

      协同发展,推行总校制教研改革

      总校制是一种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根据市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宁化一中大力推进总校制改革。宁化一中作为总校,承担校际教研整体规划和实施、学生培养安排和落实等工作;宁化五中(宁化一中初中部)、宁化滨江实验中学(宁化一中分校)、宁化六中作为成员校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与总校制定的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和学生培训活动。各校统一步调、通力合作、协同发展。

      其一,初高中联合育人,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宁化一中落实县教育局“初高中六年一盘棋”的思想要求,积极开展学科素养培训,由县域初中各校选拔优秀学生,由宁化一中安排优秀教师分年段进行培训,主要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在此基础上,组织由宁化一中命题、参训学生参加的初中各年级“连冈励志竞赛”,通过竞赛发现有学科专长的好苗子。与此同时,通过举办毕业班期末复习备考研讨、初中部办学座谈会、初高中衔接专题讲座、学生励志演讲等活动,突破学校、学段壁垒,真正形成教研活动有规划、学生培养成体系、学科教学能延续的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其二,开展同城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宁化一中通过开展“同城主题教研”“青年教师共培共育”“名师工作室学科研讨会”“教学开放周”等活动,拓宽学校教科研视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交流分享平台。例如:宁化滨江实验中学是新办高中学校,教师教龄大多不到五年,学校生源质量不理想。在宁化一中总校带动下,两校之间实行“管理规范同步、教学进度同步、教研活动同步、检测反馈同步”,推动了联盟校质量提升,该校教学成绩稳居全市第十位左右,甚至赶超市内多所一级达标校。

      其三,校际教师平行交流,拓宽教师发展半径。总校制的推行为教师提供了平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宁化滨江实验中学、宁化六中的优秀高中教师可以进入宁化一中交流,宁化一中优秀教师根据各校实际需求,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到宁化滨江实验中学、宁化六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或者兼课。近两年来,已有29位教师参与了总校制下的平行交流。这种平行交流的方式拓宽了教师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的阅历,让教师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应不同学校的管理,有效提升了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

      党建铸魂,实施名师引领工程

      作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客家祖地的宁化县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由其提炼而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讲大局”的“三特”精神是宁化一中全体教师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内核。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三特”精神,宁化一中党总支建构了“343”党建工作机制,即“三特”精神展风貌,“四好”方法促教学(上好一堂党课,建好一支队伍,抓好一门学科,带好一名教师),“三种”帮扶暖人心(帮好一个团支部,帮好每名特殊生,帮好每名贫困生)。通过“343”党建工作机制中“带好一名老师”活动,宁化一中党总支安排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新分配、新调入教师的思想导师、德育导师、业务导师,从思想到业务,从观念到方法,进行全方位指导,让“三特”精神入脑入心,激励新教师成为“三特”精神的践行者,为教师的思想净化、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016年,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宁化一中成立了高考研究室,依托九个高中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名师工作室与高考研究室互为一体,这既是特色之处,也是战斗力生成之所。名师工作室以主题教研为手段,“一课一研,研研成习”“一课一得,得得相连”。高考研究室每年开展四次“主题教研”活动,解决疑难,生发智慧。教研内容主要涉及“夯实基础,高效复习”“强化方法,形成网络”“破解疑难,前瞻预测”“高考评析,定位方向”等。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宁化一中还启动“师资振兴计划”,提出“六通四达——让教师行走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的口号,通过搭台子、竖梯子、找路子、压担子、给法子、结对子不断促进教师进步。

      /四/

      虚实结合,优化教师评价机制

      随着新高考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教师评价呈现出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特征。近年来,国家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宁化一中坚持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兼顾的原则,在教师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拓展创新。

      在显性评价方面,强化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的评定,提升教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遵循“集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分层分类评价、增值评价”等原则,对教师进行合理评价。2021年起,学校制定了《宁化一中校内二级绩效管理考核方案》, 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团队集体评价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校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隐性评价方面,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例如:学校每年举行极具仪式感的“班主任节”,通过说、画、唱、咏等多种形式为班主任喝彩,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的偶像。每年教师节,为教龄满30年仍坚守一线的教师颁发“益壮弥坚”奖。每逢教职员工退休,学校都会举行座谈会和欢送会。逢年过节,对退休教师进行慰问。隐性评价虽然没有明确的制度方案,也没有量化的计分方法,但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足以形成重人文、有温度的校园文化,给教师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教师爱教之心、乐教之情。